第十章阳启 (第1/2页)
在慕寒的眼中,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沉甸甸地压下来,天色已经很晚了。
慕寒拖着疲惫的身躯,心里却始终觉得遗漏了一件事情,这件事就像一根细小的刺,时不时地扎一下他的心。
当他回到家中的时候,家中的鸡已经开始在院子里忙碌地啄食着。
那是它们昨天吃剩下的……
那几只鸡,毛色鲜亮,在昏黄的暮光下,像是跳动的火焰。
慕寒的身体轻轻晃了晃,长途的奔波让他的体力几近透支。
他用微弱的声音喃喃道:“忙忙碌碌奔波了一整夜,到最后竟然一无所获。黄老啊,就像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
慕寒想起娘之前描述过黄老的性格,那种高冷的态度,仿佛世间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黄老在城中德高望重,慕寒本想去求得黄老的一些指点或者帮助,可黄老只是冷漠地看了他一眼,便将他拒之门外。
人生的境遇总是充满了无常与变数,所谓的仁义道德,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也往往变得扑朔迷离。
人们口中的仁义道德,有时候像是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看似明亮皎洁,却难以触及,又像是风中的烛火,摇曳不定,随时可能被人性中的暗流所扑灭。
慕寒在这一路的奔波与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人性中的扭曲之处和弱点聚集在一起时,就如同乌云蔽日,会将世间的美好与希望遮掩。
然而,就在慕寒沉浸在这种复杂的思绪之中时,他的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景象。
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那是天伦之乐啊。
那是记忆中儿时与娘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的画面,娘的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慈祥;那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虽然饭菜简单,却满溢着浓浓的亲情;那是在夜晚,娘在昏黄的灯光下为自己缝补衣裳的身影,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无尽的关爱。
回到家中的感觉,和在城池里果然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城池里,慕寒感受到的是人心的冷漠与世事的无常。
那高耸的城墙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城内是繁华背后的尔虞我诈,是人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争斗。
而家,是那个永远宁静的港湾。慕寒的心间涨得满满的,那是一种被压抑许久的情感在瞬间的爆发。
当看到娘的那一刻,他一直强撑着的最后一丝倔强瞬间崩塌。
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独自漂泊了许久的旅人,突然看到了远方的灯塔。
压抑许久的泪水,如同决堤的汪洋一般汹涌而下。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发不出声音。
他不敢过多地去看娘,那是一种近乡情怯的情感。
他害怕自己的狼狈与不堪被娘看到,害怕自己的失望与痛苦会让娘伤心。可是,双脚却不由自主地朝着娘的方向挪动,脚步不停地向前。
每一步都带着他对家的思念,对娘的眷恋。
他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只有娘的身影在不断地放大。他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那心跳声在寂静的空气中格外清晰,像是在诉说着他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激动。
慕寒离娘越来越近,他闻到了熟悉的家的味道,那是娘身上特有的温暖的气息,混合着家里柴火燃烧的烟火味。
他的泪水模糊了双眼,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朦胧而美好。他知道,无论在外面遭遇了多少风雨,家,永远是他最坚实的依靠;娘,永远是那个会无条件包容他、爱他的人。
此刻,他只想投入娘的怀抱,就像小时候一样,让所有的烦恼与疲惫都在娘的怀抱中消散。
慕寒没有多说一句话,径直的走向走进厨房,他决定为娘做一顿饭……
他先是从米缸里舀出了一些米,那些米粒粒饱满,在他的手中像是温润的玉石。
他把米倒入锅中,添了适量的水,然后开始生火。
火苗在灶膛里欢快地跳跃着,映照着慕寒那张略显憔悴的脸。
他又从菜篮子里找出了一些青菜,青菜的叶子还带着清晨的露珠留下的痕迹。
他仔细地清洗着青菜,把发黄的叶子一片片摘掉。
接着,他切了一些腊肉,腊肉的油脂在刀下慢慢渗出,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他把腊肉放入锅中煸炒,腊肉在锅里发出滋滋的声响,油脂在锅里欢快地跳跃。
然后他把青菜倒入锅中,快速地翻炒着,随着锅铲的翻动,青菜的清香和腊肉的醇厚香味混合在一起,弥漫了整个厨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