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军火商 (第1/2页)
野村炊烟,木屋茅舍,小桥流水,牧童吹笛放牛,寡妇牵驴赶鸭,白菜豌豆埂头葱,禾梨杏桃篱笆柳,河边洗衣萝裙湿,姑娘一槌敲晕一条大鲩鱼,笑声回荡在峡谷间。
山沟里也充满知足常乐的意外欢喜。
离开汉口的马太爷回到群山峻岭的哭河,走马上任巴东县县长,十八岁的四儿马霜接任牛角镇镇长,刘悟透通宵达旦开办兵工厂。
戴眼镜的马霜本是宜昌在读的学生,白皙瘦矮,但满肚子知识学问,崇尚西方现代文明,本来想去考取上海的大学再公费出国留学,却被父亲安排当官。
年纪轻轻就当上镇长,也算是一方之主。
铁匠刘悟透的料事如神被马太爷佩服得五体投地,马太爷估计初生牛犊的马霜在牛角镇压不住阵脚,就嘱咐四儿凡事听从‘太上皇’刘悟透的安排就不会错,并留下经验丰富忠诚可靠的会计杨先生辅佐,牛角镇的其它旧部全带到巴东县城发展。
县城是一座城池,不是一条乡镇大街,想落地生根做大,必须有一帮嫡系人马,升官的马太爷抓紧时间在巴东县城培养势力。
矮瘦的新任镇长马霜恭敬称呼魁梧的刘悟透为‘刘大哥’。
汉阳兵工厂的机床到位,趁陈王贺三人还处在政府高位时,拥有靠山的铁匠急于开办各种工厂。
实业兴国也是中国各地新政府大力提倡的政策方针,胆大妄为的刘悟透决定冒险一搏,赌上一生的命运,寻求以湖北国民政府王**和谭部长作担保人,向宜昌城内的中国通商银行分行贷款五万两白银。
陈王贺谭四人均同意作牛角镇刘悟透产业开厂的担保人。
在牛角镇境内,铁匠向新任镇长马霜提出三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大纲,并形成刘悟透马霜杨先生的铁三角联盟。
镇长马霜同意,三人分工明确:马霜负责招兵买马建立嫡系军队/经营鸦片生意作为军费/修桥铺路/兴建水库/开办学校/木材砍伐/挖矿采石等壮大实力收买人心的事务;杨先生负责招商开办照相馆/火柴厂/服装厂/医院/邮局/西药店/银行等轻工业的事务;刘悟透独家负责水泥厂/军火厂/钢铁厂/玻璃厂/机械修理厂/造船厂/纺纱厂等重工业的开办业务,并向马霜供应军火武器。
乱世出英雄,兵强马壮者为王,巴东县长马太爷特别希望四儿马霜能短时间内培养出私人嫡系部队,他不惜从宜昌家族生意资金里抽出三万两白银的牛角镇供马霜招兵买马。
宜昌中国通商银行分行贷款资金到位后,‘太上皇’的机械修理厂/玻璃厂/军火厂/钢铁厂/水泥厂/造船厂/纺纱厂七厂齐头并进,马不停蹄占地建厂,建厂后又日夜开工生产,七厂以军火厂为重点中心优先,军火厂又以生产****为主。
‘太上皇’一窝蜂从媳妇娘家樊篱部落招来沾襟待沽的亲戚一百六十多人,全部进厂上班。七厂依次沿哭河边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园。
1913年,一夜之间,牛角镇集市大街出现了照相馆/医院/西药铺/邮局/火柴厂/蜡烛厂/自行车铺/五金店/裁缝店/报纸摊等各式模仿西洋的生计商铺,四方赶集的群众开始接受。
镇政府也购置了一台无线电报,用于与巴东县政府和湖北国民政府联系。刘悟透也购置一台,用于做生意。
也是在这一年,陈王贺谭全部被地方实力派军官赶下台,四人跑去广东寻找孙中山先生。中华民国的第二任大总统袁世凯开始图谋终身制和复辟称帝,全国各地军队开始结帮拉派形成军阀,大肆筹资购买欧洲先进枪炮舰艇军火,急于扩充实力,东北、山西、西北、四川、广西、云南、广东。
冒进一窝蜂开办多厂的刘悟透恰好碰上千载难逢的机遇,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三年的1914年,也就是刘悟透七厂全部建成投产的时候,欧洲突然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工业生产大受影响,军火进口受限,中国军阀开始哄抢抬高价格,国内的各家兵工厂生意红火,日进斗金。
世道越乱,越能发横财,携带方便的不锈钢****也成为中国财主富豪军官土匪警官黑帮们的标配防身武器。牛角镇刘悟透的小型军火厂刚开工就成为一座疯抢的金山,订单像大风中的雪花扑飞,现金为王,先付钱再生产,一把****要价六十两白银。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四年,这四年是中国民族企业的黄金发展高峰阶段,生产受限的欧洲开始大量高价进口中国的半工业成品,比如织布用的纱锭,出口高峰期时,一锭棉纱竟值八两白银。
刘悟透纺纱厂的半成品直接送到上海被抢购一空,纺纱厂暴利四年。
巴东县城和境内各乡镇开始大兴土木,改头换面,建楼铺路,水库河堤,一改过去的容易火灾的木制结构建筑,全部采用经久耐用的钢筋水泥化,刘悟透已经投产了巴东县第一家水泥厂,哭河运输方便,距离又最近,水泥厂也供不应求。
物美价廉的玻璃窗和玻璃酒瓶开始替代纸窗和瓷瓶陶罐,玻璃厂门庭若市。
全中国铁路修筑狂潮兴起,牛角镇钢铁厂也开始向四川和湖北两省出售铁轨,这是大宗买卖,一公里的铁路所需铁轨需要整整四艘木制帆船运输,自己拥有钢铁厂的‘太上皇’决定自主模生产小型柴油型铁甲货轮,置换淬火船队的低效帆船。
七厂马力全开财源滚滚四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胆大包天的刘悟透已经成为巴东县首富。
1918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工业半成品价格回落,盈利微博,但袁世凯已死二年,军事实力最强的北洋军阀分裂,全国各地的军阀开始公开占山为王各自为政,张作霖、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孙传芳、阎锡山、冯玉祥、龙云、陈炯明,无数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互相打仗争地盘,乱世中国军阀割据时代正式开始,有钱的就买高价的进口玩意,无钱的就买便宜的国产枪炮。
经过四年积累壮大的淬火兵工厂模仿欧洲军火生产半自动机枪/狙击步枪/榴弹炮/速射炮/山地炮/手榴弹/水雷。
牛角镇淬火造船厂开始仿制生产小型军舰,这可是财主富豪土匪们真金白银有钱也买不到的抢手货。
中国军阀诸侯割据越激烈,刘悟透的兵工厂就越赚钱,他出品的常规步枪工艺精湛价格合理,深受全国地方小军阀的追捧,被溢为“小汉阳造”。
摇身一变,在刘悟透兵工厂的特殊交情供应下,巴东县长马太爷也成为巴东地区实力最雄厚的军阀,拥有小型军舰三艘,嫡系部队四千七百人。现在,手握看家本领,谁都不敢撤掉他县长的职位,他也不向湖北总府纳贡交税。
乱世生存,武力就是王法,牛角镇镇长马霜也允许巴东著名企业家刘悟透建立自己的私人持枪武装队伍,用于保护工厂和家人安全,美其名曰‘淬火自卫队’。
巴东首富的刘悟透只信任樊篱族人,他又派人去镜湖一袋米的娘家招聘八十名男青年当‘淬火自卫队’的士兵,一瓜葛为队长,全副武装的私家军还拥有一艘能在哭河畅通无阻的小型军舰。
树大招风,乱世土匪强盗多,见钱眼开,‘太上皇’又重金把整个淬火工业园用条石砌墙包围住,环形石墙高四米,厚二米,周长一千二百米,每隔八米设有一个机枪射击口,墙顶每隔三十米设有一座速射炮塔,里面挖有五米深的蓄水池和钢筋水泥混凝土地下仓库。
大费周章的防御性高墙建好后,仿佛像一座临河的军事小城堡,成为牛角镇最安全的地方。‘太上皇’向整个牛角镇集市居民承诺:如果遇到外敌入侵洗劫集市大街时,允许全部街坊邻居进入围墙内避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