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迷雾小说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海州失陷

第三百七十四章 海州失陷

第三百七十四章 海州失陷 (第2/2页)

也消除了他在城中,面对金江军的围攻,即不愿意坚守,也不敢开城门投降的恶名。
  
  被俘虏总比主动投降要好听。
  
  西宁堡的辽西军,渡河的态势十足,却连日都不曾渡河,直到打探清楚海州的形势。
  
  这支千余的军队,立刻拔营撤退了,丝毫没有留恋。
  
  “好。”
  
  得知海州失陷,忠顺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起来。
  
  立刻告急朝廷,又派人联系辽西边城外的蒙古,甚至犹豫要不要主动去联系蛮族。
  
  做出多番的动作,防备金进军进犯。
  
  辽西全军戒严。
  
  辽东。
  
  风平浪静,天壤之别。
  
  贾雨村一行人,不日到了金州。
  
  比他们人先到的,是快马加鞭送来的消息。
  
  这几名骑手,在门房只停歇了片刻,就被吏员急忙的请了进去。
  
  数次扩建的府衙,早已不同当年的小庙。
  
  平辽侯府一墙之隔的金江镇节度府衙,一排的正门两侧各有门房,来往的人可以在门房歇息。
  
  正门后是前庭,往前五十步后,一侧是军司衙门,一侧是支使,副使等官员办公的阁房。
  
  经过此地是中庭,左右两厢房里面有吏员们办差,中堂是平辽侯见官员的地方。
  
  而将军会在书房,或者中堂的偏室办公。
  
  从堂屋之间穿过去,就是几间大的屋子,有舆图房,以及数十人,乃至百人议事的正厅。
  
  外围沿墙十步之地,修建了一圈的房屋,把这些建筑围了起来。
  
  这数十间的廊房,大的几处,是四科衙门,另有各色库房,马房,车房等等。
  
  众多的文武官员,都在此地办公,成为了金江镇的政治中心,联动辽东各地。
  
  十一城池,众多县城和兵堡,四百余万民,十万余兵,渔船数千艘,战船数百艘。
  
  一名不显眼,脸上略显稚嫩的年轻人,穿着长衫,手中拿着公文,脚步急匆匆的。
  
  “秦钟。”
  
  遇到熟人,叫住了他。
  
  薛蝌靠近后才认出对方。
  
  “是你啊,薛蝌。”
  
  薛蝌投奔金州年余,虽然还只是一名文书,但已融入了金江镇节度府。
  
  秦钟是夫人之弟,虽然同样从吏员做起,哪怕有人不愿意谄媚,却也没人会轻视他。
  
  薛蝌和秦钟两人,都是靠着平辽侯的关系进入的金江镇,和大多数辽东出身的官吏不同。
  
  且两人年龄相仿,很快成为了朋友。
  
  看了眼秦钟手里的公文,薛蝌笑了笑。
  
  “晚上请你喝酒。”
  
  “你想要破费,我可不跟你客气。”
  
  听到秦钟的话,薛蝌不以为意,见对方事忙,也没有多言。
  
  薛蝌相貌英俊,才学出众,品性良好,富有修养,哪怕还年轻,但是却已受人夸赞。
  
  从小就受到熏陶,眼界本就不凡,加上家教良好,品性正。
  
  这等子弟做起事来,相比普通人,的确事半功倍,轻易的上手各事,并且毫无拘谨。
  
  秦钟是官宦子弟,比起薛蝌来,做事较为古板,不如薛蝌机敏。
  
  因此有人更看好薛蝌,有人却不然,反认为官场上做事不同凡间,本就需要古板严谨,倒是认为秦钟要更胜一筹。
  
  无论如何评价。
  
  对于这两名自家后生,唐清安都比较满意,愿意大力栽培,以为金江镇培养储备人才。
  
  当秦钟拿着公文,转交给外面的官员的时候,堂里的平辽侯,正和冯胜之,谢友成等人,紧急商议海州之事。
  
  “得不偿失啊。”
  
  冯胜之对朱秀总兵的做法是不满意的。
  
  这就是两人身份上带来的不同的意见,朱秀考虑更多的是军事,而冯胜之考虑的是国事。
  
  海州城虽然不在金江镇手中,但是海州城外的田亩却在金江镇手中。
  
  虽不占名,却占了实惠,也和朝廷之间有个缓和的余地。
  
  谢友成闻言,却未朱秀辩解,认为忠顺王对金江镇敌视太深,海州不易在对方手中。
  
  真的大军在前线作战时,忠顺王却突然断了金江军粮道,如何能不防备呢。
  
  “拿海州容易,如何向朝廷交代?”
  
  冯胜之反问道。
  
  两人都有各自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们从事务上来分析得失,唐清安也在思考。
  
  海州城已经拿下了,解除了军事上的隐患,保障了日后大军在外的作战。
  
  让,肯定是不会再让了。
  
  军队的想法,唐清安也不能无视,一意孤行,只顾文官的心思,要一碗水端平。
  
  连一向稳重的朱秀,得要拿下海州城,可见前线的军心。
  
  对于军队,需要引导而不是强硬的压制。
  
  “安排人赶紧去联系陈德言,回报民乱的情况。”
  
  唐清安出声说道。
  
  他的想法和在场的官员不同。
  
  官员们至今不认为,民乱能让大周真正的消亡,因为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
  
  如果没有意外,大周的这场民乱,将会是有史以来,发展水平最高的一次农民起义。
  
  其余的意义不提,只结果上,是农民起义军,真正意义上推翻封建统治者。
  
  百姓和封建者双方,百姓第一次的彻底胜利。
  
  但是这场胜利的代价太高,双方拉扯的时间太长。
  
  至于前明立国又是不同,推翻的对象并不是封建主。
  
  民乱毕竟是民乱,哪怕有部分士兵的加入,总体上,不论是思想认识,作战能力,军事组织,都呈现了幼稚的特征。
  
  而多年下来的拉扯,农民起义军多次被打压的抬不起头,但是靠着燎原之火,却始终灭不掉。
  
  按照同时空的走势。
  
  现在的起义军,正是火正旺的时候,直到其余地方的精锐边军加入,才压下了起义军的势头。
  
  上策就是依据此形势,发动国内的关系,让朝廷首尾不能兼顾,必须安抚金江镇,先消灭起义军。
  
  “告知陈德言,让朝廷知道一个道理,攘外必先安内。”
  
  唐清安的话,让众人愣神。
  
  “此言甚妙。”
  
  林如海首先反应过来,抚掌而笑。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林如海,立马想到了这句话的来源,来自春秋时期。
  
  面对外部戎狄侵扰,内部王室衰微,诸侯相争的局面,春秋五霸第一霸主齐恒公就提出的“尊王攘夷”。
  
  先安内以尊王,尊王后才能攘外。
  
  正是“攘夷必先安内”。
  
  金江镇是外,乱民是内。
  
  按照这个思路去应对朝廷,将会很大的几率,让朝廷不会和金江镇翻脸。
  
  林如海极为支持将军之策。
  
  很快。
  
  众人定下了方略。
  
  ……
  
  一日,两日,三日。
  
  金江军一兵都未跨过大辽河。
  
  旅顺。
  
  贾雨村等众官员,在金州好吃好处,没有受到丝毫苛责,众人也不担忧性命。
  
  直到有人来请,告知要送他们回国,众人心思难安。
  
  性命无忧,前途难料啊。
  
  令人意外的是,平辽侯竟然亲自出面,送众人到码头登船,告知金江镇是忠心朝廷的。
  
  “世叔,我希望你去福建。”
  
  唐清安拉着贾雨村,一脸的笑容,丝毫没有为局面的恶化而担忧的神情。
  
  甚至开始为金江镇布局将来,提出让贾雨村去福建。
  
  “回国后,如能免除牢狱之灾已经是万幸,何谈还能去福建做官呢。”
  
  贾雨村勉强笑道。
  
  “世叔多虑了,金江军始终是朝廷的军队,不过是小摩擦罢了,如何到这等地步,我已经写了奏疏,向皇上奏明一切。
  
  以皇上的圣明,必定能理解金江军,责任的确不在我。”
  
  唐清安自信的笑道。
  
  贾雨村做了十几年的官,他做了几年的侯爷。
  
  论起在国内的情报,贾雨村却远不能及。
  
  包括忠顺王。
  
  他来了辽东,重心也放在了辽东,忽略了国内的局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