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迷雾小说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三百九十一章 造反

第三百九十一章 造反

第三百九十一章 造反 (第2/2页)

愿意归顺和亲近的势力,我们就接纳为自己人,不愿意亲近我们的,我们就要提防他,对付他。
  
  金江镇未来的路还很长远,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很多的艰辛和挫折。
  
  为了保持前进的步伐,需要更多的势力加入我们。
  
  军司做过规划,如果朝鲜不能参战,以金江军的实力,军司官员认为足够打败蛮族。
  
  对于这种思想,我是不认可的。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付出,我们的盟友也需要付出,一起打败敌人。
  
  才是盟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才是我希望的局面,而不是靠着我们自己独自牺牲。”
  
  只有充分的了解上位的思想,才能做到向一个方向使力。
  
  谢友成听到将军点名军司,越发的沉默,仔细倾听将军的话。
  
  联合朝鲜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有的官员认为,朝鲜的士兵不足战,可以转为让朝鲜提供更多的物资,结合金江军的战力,才是最优的。
  
  很快收到了将军的反驳。
  
  “朝鲜的潜力,因为朝鲜勋臣的糜烂,十成只能发挥一成,但是我们却不能只用这一成,让其留下九成。
  
  那如何借助这些勋臣,把朝鲜的潜力用出更多,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做的。”
  
  唐清安继续说道。
  
  如何发挥更多的朝鲜的潜力呢?最正确的选择,当时是在朝鲜改革,去除各种弊端。
  
  但是唐清安不会做出这个决定。
  
  吃力不讨好。
  
  就算最后改革成功,他也得不到好处,反而只会遭到利益阶层的痛恨。
  
  而真的上下一心的朝鲜,就算愿意继续为金江镇付出,也会索要高昂的代价。
  
  唐清安不愿意付出本该是金江镇百姓的利益,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双方敌视。
  
  征伐与算计。
  
  一直都是世界亘古不变的运转法则,从来没有因为科技大爆炸而改变。
  
  “我亲自去一趟朝鲜吧。”
  
  唐清安最后说道。
  
  众人闻言,心中都惊了一惊。
  
  和其余人不同,贾鉴深知朝鲜勋臣的心态。
  
  以将军的威望,他亲自入朝,给足了朝鲜面子,也能压服一些不满的声音。
  
  倒也是个好办法。
  
  不过唯一可虑的是,将军身份太过重要,去了异国,需要布置的方方面面太多。
  
  对于自己,将会是很大的压力。
  
  其次就是谢友成,他以前也负责过朝鲜的机密,是金江镇最懂朝鲜人心的人之一。
  
  他也认可将军的主意,想的也是如何确定将军的安全。
  
  唐清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众人开始议论起来。
  
  自己入过一次朝鲜,那时候他还是总兵,当时的朝鲜国主还是李珲。
  
  于情于理,自己也该去一去朝鲜了。
  
  见见朝鲜的国王,还有哪些多年不见的勋臣们,即解决麻烦,又拉拢人心。
  
  和攻打蛮族一样,未来哪怕打压日本,也是需要朝鲜军队冲锋陷阵的。
  
  对于打仗。
  
  唐清安向来一个不落,皆要一起出力,大家一起吃苦。
  
  “将军入朝,可以和大练兵同时进行。”
  
  谢友成提议道。
  
  金江镇在朝鲜国内,对军队的影响颇深,特别是三部义军,比起和朝鲜汉城,三部义军可能更会听从金江镇的吩咐。
  
  在大练兵的背景下,哪怕是在朝鲜,金江军的实力也远高于朝鲜。
  
  “不可入王宫。”
  
  冯胜之警告道。
  
  将军当初的谨慎,已经证明了他是对的。
  
  如果将军入朝鲜王宫,那么就不能带兵,就算保留了亲卫,也难以带兵刃。
  
  种种不利的影响,不受金江镇的控制。
  
  虽然知道朝鲜不大可能发生不忍言之事,但作为幕臣,他们不能不考虑周全,将军的子嗣又还小。
  
  众人很快就商议出了妥善的办法,陶杰身负众人的信任,率先赶回朝鲜。
  
  原路回原路去。
  
  朝鲜汉城。
  
  平辽侯将会入朝,亲自拜见朝鲜国主,和面见两班勋臣,以及最后参加大练兵。
  
  当此消息传开,其余的声音都消失了。
  
  至少,无人敢在此关头,谈及朝鲜国情,不适合出兵的事宜。
  
  平安道。
  
  副元帅兼平安道兵使的李适,驻守宁边。
  
  面色阴晴不定。
  
  作为当初发动叛乱的勋臣之一,他获得利益太少,对金瑬等人一直抱有不满。
  
  在议功评时,只评为二等,仅任汉城府尹,而自己的长子李旃,连功劳都没有评上。
  
  见此,他愤然离京,到了边地获得了兵权。
  
  暗中发展了几年的实力,加上同样不满汉城的勋臣的加入,造反之势犹如箭在弦上。
  
  所虑唯鸭绿江一侧的镇江,不然他早就造反了。
  
  连新的国君人选,他和龟城府使韩明琏等人都已经商议好,等攻入汉城,就把兴安君李瑅推上国主之位。
  
  传言平辽侯使者陶杰对朝鲜国主不满,他们本已经下定了主意,趁此机会发动突袭。
  
  犹如当年金瑬等人组织的叛乱,自己也可以,且本来就参加过,有叛乱的经验。
  
  想到这里,他越发的痛恨。
  
  自己出了大力,却没有获得该有的收获。
  
  其实。
  
  这就是朝鲜两班勋臣的现状。
  
  数百年下来,朝鲜勋臣越来越多,而多是世袭,哪怕权利归于长子,也挡不住家族的蔓延。
  
  宗室,勋臣。
  
  固化的阶级,比起大周国内更加严重。
  
  勋臣越来越多,田亩和百姓却没有变化,那么勋臣们之间,就需要激烈的权利争夺。
  
  如果无法获得足够的利益,家族就会走向衰败。
  
  这种内耗的竞争,无法强大勋臣,也无法强大国家,只会让国家频繁的陷入动乱。
  
  李适痛骂汉城的勋臣们。
  
  自己野心并不大,如果能让自己的儿子获得功绩,哪怕只给自己二等功,也就捏着鼻子接受了。
  
  可惜。
  
  他没有想过,想要获利的勋臣这么多,如何能满足所有人。
  
  “我本想着趁机发动叛乱,叛乱成功后,派人联络平辽侯,依旧满足平辽侯的所有要求,以获得对方的支持。
  
  可是平辽侯突然要入朝,我们该怎么办?”
  
  李适问向韩明琏。
  
  韩明琏眉头紧皱。
  
  “要不要现在就发动?趁着平辽侯还未动身?等大功造成,为了以示诚意,我可以出使面见平辽侯,亲自向他解释。”
  
  众人磨刀数年,有心算无心。
  
  不光是李适,就是韩明琏,同样对叛乱成功有信心。
  
  历史上。
  
  他们发动的叛乱,哪怕因为提前泄密,被人告密,让汉城提前有了防备,但仍然被他们攻入了汉城。
  
  现在的朝鲜国主李倧跑得快,逃到了公州一带。
  
  然后李适等,在汉城拥立兴安君李瑅为朝鲜新国主。
  
  但同样因为利益分配不公,遭到了其他各派联合的反对,最后又失败了。
  
  李适不敢轻易的下决定。
  
  如果没有平辽侯入朝的消息,趁着金江镇使者不满国主,发动叛乱,他有把握获得平辽侯的认可。
  
  可是偏偏此时,平辽侯要入朝,这种紧要关头,他担忧引起平辽侯的误会。
  
  “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万一平辽侯这次入朝,和李倧谈妥了诸事,获得了平辽侯更多的支持呢?”
  
  韩明琏的话,动摇了李适。
  
  此时。
  
  陈凯武抵达了镇江,抓起了当地的防务和军事,并且派人联系驻守宁边的李适。
  
  陶杰在朝鲜多年不是白呆的。
  
  不光知道沉器远一派有造反之心,也知道李适一派也有造反的意图。
  
  既然将军入朝。
  
  那么这些蠢蠢欲动的势力,皆要老老实实的按捺住自己的野心,服从金江镇的规划。
  
  从镇江归来的李适,长叹一声,虽然获得了陈凯武的保证,可是比起占领汉城后的好处,又如何能比。
  
  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隔壁的金江军已经盯上了自己,那么他一动不敢动。
  
  不光是李适。
  
  陶杰回朝后,马不停蹄的奔赴各地,拜访各地的勋臣。
  
  谁也不许动。
  
  刘兴祚也动了起来,抓起了汉城的防务,为将军的到来做准备。
  
  汉城王宫。
  
  李倧吩咐了王妃,仔细看顾好大公子唐晏乾,不放心,又告知林忠,照顾其的身边人,都要好生挑选。
  
  汉城的权柄,被西人派金瑬,李贵把持。
  
  而国内各地蠢蠢欲动,党争激烈,李倧当国主数年,也有他的信息来源。
  
  即顾虑西派,又忧虑其他党派。
  
  刚登位的雄心,早就被现实磨平,一心想着如何巩固王位,只有抓牢金江镇,才是上策。
  
  犹如他历史上,鼎力支持东江镇,拉拢毛文龙一样。
  
  “不进王宫?”
  
  听到台下汉将刘兴祚的话,李倧先是愣了愣,立马恢复笑容。
  
  “一切以平辽侯的心意办,且等平辽侯抵达,我也去城外,共猎于山中一番。”
  
  平辽侯素来谨慎,当初就因为此,和上朝发生矛盾,后来还让朝鲜也派出使者入京,帮忙缓和双方的关系。
  
  所以听到刘兴祚的话,李倧没有太过意外。
  
  82中文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