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迷雾小说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七百零三章:火耗清欠·铁面皇帝

第七百零三章:火耗清欠·铁面皇帝

第七百零三章:火耗清欠·铁面皇帝 (第1/2页)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的脸色好转些许。
  
  虽然前面的和通泊输得一塌糊涂,但最后好歹找回了场子。
  
  ……哪怕这场子找的跟雍正没什么关系……
  
  “不懂就不要指手画脚!”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点道理你都不懂吗?!”
  
  胤禛跪地叩首。
  
  “汗阿玛,儿臣万死。”
  
  康熙一甩袖子,没好气道:
  
  “朕要你死做甚?朕要你明白为人不要事事都想着成功!”
  
  “先虑败,再虑胜!”
  
  “你看看你这仗打的…”
  
  康熙指着天幕,想说什么却发现无话可说。
  
  最后只能点了两下,恨恨道:
  
  “打的一塌糊涂!”
  
  胤禛低着头,只是重复道“万罪”“万死”“阿玛息怒”“保重身体”等话语。
  
  康熙侧目看着他。
  
  “老四,咱们就事论事。”
  
  “兵事这块你是废了,不用想了。”
  
  “朕在看看你的内政如何。”
  
  顿了顿,康熙不太抱希望道:
  
  “内政若是说的过去,朕就让你去工部或者户部任职。”
  
  “若是内政也像兵事一般。”
  
  康熙用指点着殿内跪倒的胤禛。
  
  “那你就好好当一个富贵闲人好了。”
  
  胤禛自然不敢反驳,满口称是。
  
  康熙看着一脸承顺的四儿子,轻哼一声:
  
  “起来吧。”
  
  “谢汗阿玛。”
  
  ……
  
  【雍正的军事成绩十分拉胯,可以说若不是自己心里有点比数没有亲赴战场,不然就是大清的“明英宗”了】
  
  ……
  
  大明。
  
  “他娘的……”
  
  朱元璋把手里的面皮往砧板上一砸,叉腰骂了一声。
  
  他最气最可惜的一点就是不能亲手掐死那个王八蛋。
  
  “天幕有时候太干净利落也不好。”
  
  老朱嘟囔着:
  
  “出气都出不爽利。”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顺手拿擀面杖怼了他一下。
  
  朱元璋带着面粉的手揉着挨怼的肩膀,大大咧咧道:
  
  “没事,咱这都过了,天上那玩意儿现在管不到咱。”
  
  “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
  
  “咱现在不归它管了!”
  
  马皇后眯着眼,咬着牙,抬起擀面杖作势要打的样子。
  
  老朱一把握住,笑嘻嘻道:
  
  “妹子,快做饭吧!咱饿了!”
  
  马皇后看着一脸理直气壮的朱元璋,气笑了。
  
  “行!撑死你!”
  
  朱元璋笑呵呵的摸着肚皮。
  
  “咱去叫标儿。”
  
  说完转身就走,刚走两步,又回头指着一小堆面饼道:
  
  “那些是咱做的,你可不能动啊。”
  
  马皇后看着那一堆什么奇形怪状都有但就是没有圆形的面饼,嫌弃道:
  
  “不动,但这些玩意你自己吃完。”
  
  朱元璋满意的拍着肚皮,一边走一边道:
  
  “那容易!”
  
  “还有老四呢!”
  
  ……
  
  【而之所以没能“御驾亲征”,说起来也是性格改变命运。】
  
  【与父亲康熙喜欢在大漠草原驰骋完全不同。】
  
  【雍正皇帝极其“宅”。】
  
  【当了皇帝后,除了去祭扫京郊的陵墓,他一直宅在北京哪儿也不去。】
  
  【他前四十多年韬光养晦,当了皇帝后天天批阅奏折,乐此不疲。】
  
  【勤奋,但又不是无效勤奋。】
  
  【可以这么说,雍正的军事有多么烂,他的内政就有多么强。】
  
  ……
  
  天幕上。
  
  拖着偌长的辫子,一身蓝色长袍的皇帝戴着一副眼镜。
  
  就着昏暗的烛火看着手里的折子。
  
  时不时还要放下批复两句。
  
  而御案上,大大小小的奏折不下百余本。
  
  ……
  
  【讲道理,雍正一登基所面临的国情其实并不好。】
  
  【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除鳌拜,二十八岁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时也才三十岁,解决中俄争端时三十六岁,三次讨伐噶尔丹,最后将蒙古纳入版图时四十四岁。】
  
  【成就如此辉煌,清国转入赞歌的盛世。】
  
  【康熙觉得天下太平,即以不生事为贵,他亲口说:“兴一利,即生一弊。古人云多事不如少事,职此意也。”】
  
  【从此,康熙拉开了“治天下务以宽仁为尚”的帷幕。】
  
  【皇帝一放开,官员们自然乐意。】
  
  【但偏偏康熙转而身体衰弱,晚年受反复立太子之事煎熬,朝政的诸多弊端累积日久,国库亏空,官风不正。】
  
  【康熙晚年又因为讲究仁政,眼神不再犀利,刀剑也不再寒光闪闪。】
  
  【众官员享受并沉溺在这种富贵大棚下,不受政坛风吹雨淋,滋润地生活。】
  
  【政坛无风无浪,又反过来验证大清国乃“真正”的康熙盛世。】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只觉得一阵讽刺,但也有几分了然。
  
  盛世不盛世,还不是官字两张口?
  
  官当不安稳,它就不是盛世。
  
  官当得安稳,那它就是盛世。
  
  自大唐光辉熄灭后,一切评价盛世的标准都脱离了百姓范围。
  
  只在上面里打转转。
  
  ……
  
  大唐。
  
  李世民捻着胡须。
  
  这清朝的状况与明朝别无二致啊?
  
  难道雍正解决了大明君臣困境?
  
  不……
  
  李世民闭目沉思。
  
  与其说什么大明君臣困境,不如说是科举制的困境。
  
  穷苦百姓要依靠科举来验证经史子集的熟练程度和修养,至少需要进行十多年的学习。
  
  经济不充足、时间不允许的人家很难走上这条路,因为忙于生计和家庭,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
  
  因此,能读得起书的群体,会渐渐缩小到有钱有闲的人家。
  
  考上小官吏的人是因为先积累了万贯家财,才有了资本参加科举考试。
  
  他们做了官以后,考官就成为名义上的恩师,是此后政台上的领舞者。
  
  考官与考生结成师生关系,即意味着结成了同盟。
  
  考生要每年定期给恩师上供,恩师才会在该说话的时候替你开口。
  
  发现你的优秀之处,正好符合某个职位,升迁就成为定局。
  
  这先有钱再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拜定恩师、送礼物、恩师提拔你。
  
  这种无形藤蔓会伸向各地,结成了无数个纵横交错的庞大网络,也即为……
  
  朋党。
  
  李世民缓缓睁开眼。
  
  这就是缠绕着宋明清的困境……
  
  处于下层的官员要升迁,就不得不拼命敛财,孝敬高层。
  
  去哪里敛财?
  
  当然是搜刮百姓。
  
  这张自上而下结成的网,牢不可破,连皇帝也没有办法一举扯断所有经纬。
  
  只能是发现一张,处理一张,而新的网还在不断编织。
  
  腐败就是这样滋生的,也永远斩不断。
  
  因为执行者也是某张网上的人。
  
  “唉……”
  
  “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
  
  【雍正元年(1723)正月初一,雍正连发十一道上谕,训谕各省文武官员。】
  
  【其文大意是:有的人以迎合旨意为能,以沽名钓誉为贤,甚至私自行贿受贿,这些都要不得。】
  
  【我新即位,必定严格遵循法律,希望你们勤恳练兵,核实军饷,不务虚名。】
  
  【并且直接挑明道,各省亏空,朕已知晓,给你们时间,迅速补充库存,莫负皇恩。】
  
  【从总督、省巡抚,到对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道员、副将、参将、知府,雍正全部都做了详细叮嘱。】
  
  【一直到在给知县的训导中,雍正点明根源。】
  
  【“钱粮火耗任意增加,民何以堪!嗣后断宜禁止。”】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猛得站起!
  
  火耗?!
  
  突然觉得自己这样没有君仪,又慢慢坐下。
  
  可坐又坐不住,又站起身来回踱步。
  
  火耗,这可是戳点子上了。
  
  朱由校带着几分兴奋之色。
  
  火耗不重要,重要的是其特色下的背景制度。
  
  这雍正能解决火耗,岂不是说对于自家这扭曲的制度也有回天之力?
  
  他站定脚步,难以置信的抬头观看天幕里的老家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