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迷雾小说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06章 南宋词人韩元吉

第506章 南宋词人韩元吉

第506章 南宋词人韩元吉 (第1/2页)

宋代的统治者一直崇尚文治,对文臣重用,提倡教育,对知识分子优待。
  
  两宋时期可以说是思想文化环境最宽松的时期,客观上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宋代皇帝下诏对士大夫待之以礼,之后又确立崇文抑武政策。
  
  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思想活跃,从而推动了宋代思想、文化、学术的大发展。
  
  于是,宋代大批文人迅速走向政坛,韩氏家族也是如此。
  
  在北宋有韩琦,而在南宋则有韩元吉。
  
  “宋代入仕之途主要有二,一为进士考,一为袭门荫。”
  
  “韩元吉的入仕属于后者,韩元吉的里贯在河南颍川。”
  
  “北宋有两韩氏并盛,一为相州韩氏,一为颍川韩氏。”
  
  “在韩元吉10岁时,金人陷落两京,中原大乱,宋至南迁。”
  
  “韩氏一门避地江南,其中有一支居临川,而元吉一家则迁至福建邵武。”
  
  “绍兴14年,28岁的韩元吉第一次出闽,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不取。”
  
  “绍兴18年,再次应试不第,但因先祖的关系,遂以门荫顶吏部之选。”
  
  “刚过而立之年的韩元吉在当时已有很高的文名,大家对他以门荫入仕都认为是件值得荣耀的事。”
  
  “以门荫入选的次年,韩元吉赴处州龙泉县主簿任。”
  
  “大约在绍兴21年的秋冬之际,他离任龙泉,返临安侯调,再次寓于德清。”
  
  “他第一次寓居德清是在绍兴14年落第后,因为兄长元龙作余杭县主簿之故,他选择了湖州德清慈相寺暂成。”
  
  “这次重回德清,吕祖谦来访,是他们首次相识,吕祖谦后来成为韩元吉的女婿。”
  
  “绍兴22年,有诗投知平江徐琛求职,23年春又有诗寄仁和县尉梁士衡。”
  
  “绍兴23年秋天,韩元吉应知信州黄仁荣之聘,到信州幕府供职。”
  
  “绍兴26年初,黄仁荣移江东转运判官,跟着周葵于3月接任。”
  
  “周葵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韩元吉早有愿见之心,恰好到信州任上,韩元吉继续做他的幕府。”
  
  “但当年12月周葵罢官,韩元吉也随之解除了幕职。”
  
  “信州幕府的4年,使韩元吉对此地的山水、风土、人情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虽然他以前出闽时也曾经过信州,但那只是他旅途中的一站,而信州的这4年却是他人生中的一站。”
  
  “韩元吉知福建建安县,用广而赋啬,颇有政声,并于城西建凌风亭。”
  
  “韩元吉在他的思想和行为上是一贯的主战派,当时主战派中又分为情绪派与理智派,而韩元吉属于后者。”
  
  “事实上张浚后来的冒在进攻果然因准备不足而失败了。”
  
  “这封长书证明了韩元吉对当时形势的判断与分析是正确的,他不是兵家,而是一个政治家。”
  
  “隆兴初年,韩元吉的哥哥元龙为淮东总领官,总领所设在镇江,母亲因此跟着哥哥住在此地。”
  
  “韩元吉以新鄱阳守的身份赴镇江看望母亲,当时陆游恰好为镇江通判。”
  
  “他们两人是早就认识的,这次相逢镇江,一起览观江山,举酒相属,更相唱和。”
  
  “乾道元年正月以后,韩元吉以考功郎征,任江东转运使。”
  
  “母亲在宣城去世,韩元吉先至宣城奔丧,后忧居上饶,说明其时他已将家安在了这里。”
  
  “丁忧其间,他潜心学问,与上饶湖潭学者王时敏多有交往。”
  
  张居正:宋代名门之后韩元吉,是个政治精英,也是个诗文大家。
  
  韩元吉是南宋前期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主要政治活动集中在孝宗朝。
  
  为官期间,关注百姓疾苦,力求减轻民众负担。
  
  提出了关于整顿吏治的建议,力求有所作为,以积极的姿态活跃于南宋前期政坛。
  
  韩元吉自幼承家训,政治、文学皆显著,加之韩氏一族乃北宋世家大族。
  
  故韩元吉朋友圈里的好友个个都是南宋的名家,这些人在为官、人格、思想等方面对他都影响颇深。
  
  于是,作为一个官员,韩元吉关心朝政,关心民生疾苦,主张收复失地,而这正是当时正直爱国的士人的共同心声。
  
  而作为一个诗人,他并不将眼光局限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
  
  他的诗歌反映的生活面很广,战争、朝政、友情、亲情,山水风光乃至亭台草木,几乎无所不包。
  
  而且他的诗歌风格也是多样的,有时多种风格还交融在一起。
  
  还值得称道的是,韩诗的格调大都昂扬健拔,即便是晚年的诗作,也不见有衰疲委顿之态。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当时金兵南侵,直逼长江,江淮之间战云密布。
  
  作者有感于国家安危,临江题咏,抒发了愤激的情怀。
  
  上阕以写景为主,情因景生。
  
  起句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气势不凡。
  
  先是见采石矶矗立前方,抬头仰视,只觉峭壁插云,好似倚天挺立一般。
  
  登上峰顶的蛾眉亭后,低头俯瞰,又是另一幅图景。
  
  只觉悬崖千尺,直逼江渚。
  
  这开头两句,一仰一俯,一下一上,雄伟壮丽,极富立体感。
  
  下阕以抒情为主,情与景融。
  
  下阕紧承上句,写引起愁与恨的原由。
  
  天近傍晚,江潮汹涌,耳边传来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
  
  当涂地处祖国腹地,可是如今却成了边塞,听到边防军的笛声,触动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
  
  忧国伤时,感慨无限,禁不住忧心似焚。
  
  这首词格调沉雄激越,与采石矶的地理环境、当时的战争情势以及作者心头为抗敌而翻动的波澜,自然融合相协。
  
  “乾道7年,丁忧除服,韩元吉回临安复官。”
  
  “这一年,朝廷派韩元吉出使金国,贺万春节。”
  
  “途中他利用这次难得返回中原的机会,暗暗观察敌情。”
  
  “凡到一驿,无论是喝茶还是洗手,哪怕是只遇到妇儿儿童,也往往主动挑直话题,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