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减当年 (第2/2页)
当年的演技还在不在,陈恺歌在心里也打了个问号。
开机一周,老陈彻底踏实了。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真的可以被冠以天才之名。
无论什么样的角色,根本不用演,往镜头前面一站,就是那个人。
“师叔!我刚才……您给我说说。”
郭奇林端着盒饭,凑到张恒身边,30大几的人了,但在张恒面前,还和当年一样。
“还行!”
“您别敷衍应付我啊!”
显然,郭奇林对张恒的这个评价并不满意。
“正好现在也没什么事,您……也教教我!”
哈!
张恒笑了:“教你……这么说吧,你刚才的表演,都在脸上,还记得相声怎么说吗?”
呃……
郭奇林笑得有点儿尴尬,他已经很多年不说相声了,现在就连德芸社的一些庆典活动都不参加,整个事业重心都偏向了影视圈。
“你要是有时间,还真得把相声这门手艺给拾起来。”
张恒喝了口水,接着说道。
“相声的基本功,不光能帮得上你的台词,形体这方面,相声也很能磨炼人。”
见郭奇林若有所思的,张恒继续说道。
“刚才那场戏,我说你的表演都在脸上,你自己回忆一下,除了表情、眼神的变化,你身上的戏是不是没跟上?”
郭奇林回忆了半晌,主要是在想张恒刚刚的表演。
扯马车的帷幔,偷马车上的银饰,这些剧本里根本没有,全都是张恒自己加的。
“您的意思是……得给自己设计动作。”
“也得分什么时候,打个比方,你要是演的是个大臣,觐见皇帝的时候,就得老老实实的跪着,要是设计多余的动作,那就不对了,可刚才的戏,你演的是个伍长,手底下的人发牢骚,说怪话,你不能只是喝止,把腰刀抽出一节,冲过来抓兵油子的衣服,这些都符合人物的身份,还有当时的情况。”
郭奇林连连点头。
“对,对,要不然怎么您是师叔呢。”
这小子现在也学会拍马屁了。
“演戏和说相声一样,都是活到老学到老,平时多琢磨,真到要用的时候,自然而言就带出来了!”
“您说的是开窍?”
相声演员最难过的一关不是倒仓,而是开窍。
有的演员开窍早,登台就火了。
而有的演员一辈子也等不到后脖颈子冒凉风,开窍的那天,在台上只能始终默默无闻。
“六哥,陈导找您有事!”
正说着,剧组的副导演过来了。
“知道了,等我吃完!”
张恒说完,紧扒拉了两口,把盒饭吃得干干净净,一粒米都没剩下。
这也是做给别人看的。
这部戏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稻草人,花的可都是张恒的钱。
见着陈恺歌的时候,他身边还有好几个人,看到张恒,那些人纷纷起身。
“张总!”
“六哥!”
“张先生!”
各种称呼乱糟糟的,来的这几位,张恒看着都眼熟,也知道是另外几家投资方的人,就是对不上号。
开机一周才来剧组,也真能坐得住。
现如今内地的影视圈和前些年又不一样了,10到25年之间,有的人说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期,可是在张恒看来,纯属扯淡。
别人口中的黄金期,不过是因为那段时间各种大制作不断,几千万都只能算小成本,不过意都不好意思往外说,投资超过三四亿的作品,每年都得上映几部。
可那样的盲目投资,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未必有好处。
毕竟亏得多,赚得少。
像陈恺歌当年拍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华艺兄弟也参与了投资,最后盈利只有几万块钱,完全是赔本赚吆喝。
那样的大制作有什么意义?
这些年,投资方也渐渐的冷静了下来,开始寻求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
对于大制作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狂热。
这次的《崖山海战》,之所以能拉来这么多家制作公司跟投,毫不夸张的说,就是因为张恒。
张恒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担当主角的电影,当年上映之后都是大赚特赚。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部《崖山海战》输了,那也无所谓。
至少能拉近和稻草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不算亏。
东拉西扯的聊了一会儿没营养的屁话,大家伙约好了晚上一起吃饭,这些人心满意足的走了。
陈恺歌方才一直在旁边干看着,根本插不上话,这会儿看向张恒,憋了半晌才冒出来一句。
“是不一样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