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颇有家资 (第2/2页)
甚至连北方都传来捷报,营州的袁刺史,他在当地种植的那些昂贵草药,终于迎来了买主,营州官府和民间都大挣了一笔,几乎就要丢掉大汉最穷州的名头了,尽管袁刺史并不想丢掉。
邮城。
魏收此刻正坐在刘桃子的身边,将文书献上,讲述自已跟陈人的谈判结果。
国内那些最厌恶魏收的人,此刻也不得不夸上一句,这事他干的很出色。
互市的谈判上,魏收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正确让一切条款都对汉国更有利,例如在货币问题上,物价问题上,税赋问题上,他都拿到了最优的承诺。
刘桃子看着手里这张密密麻麻的互市文书,第一次对魏收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这满脑子都是钱的人,处理钱的问题就是透彻,知道什么才是关键的。
他开口称赞道:「魏公这次做的不错,有功。」
魏收赶忙低头,回答道:「臣无功,皆是陛下之功也,大汉强盛,陈主惧怕,故而我之提议,未有敢不从....:
听着老魏的话,刘桃子也不打断他,任由他拍完了马屁。
「我听说,陈人给魏公送了许多的礼物,都是过去魏公一直想要拿到的,放在了什么地方啊?」
魏收又即刻回答道:「陛下,那些陈人都以礼物相赠,臣为了大事,不得不收,只是,作为使臣又不能真的带回来,否则便说不清楚,故而都留在了海州,送给王将军以备水军,王将军向来廉洁,定不会作他用。」
刘桃子点点头,看向了一旁的武士,「去将那东西取来。」
片刻之后,就看到有武士端看木盒快步走进来,将木盒递给了刘桃子。
刘桃子则是将木盒又交给了魏收。
「这是我送给你的。」
魏收轻轻打开木盒,里头装着一个飞马造型的大玉,这块玉足足有两个拳头那么大,通体漆黑无比,隐约能看到其中夹杂看些绿色。
「陛下!这...
1
「这是他们过去抄高元海的家时所发现的,他们都不敢留着,就送到了我这里。」
「我也是在搬来邮城时才发现自己还有这东西...正好,送给你了。」
魏收惊,不知作何言语。
「陛下,臣...
「拿着吧,你明明有才能,何以为了钱财而玷污了这些本事呢?这东西也值不少钱,勿要再收取贿赂了,安心做事吧。」
「臣,谢陛下!!」
魏收满脸感动的走出了大殿,险些跟要进来的祖斑撞在一起,祖斑只是侧着头冷冷看着他,又看了看他手里的木盒子,冷哼了一声,而后大步走了进去。
祖斑走进来后,先是行礼拜见了刘桃子,而后直接问道:「方才进门,
看到魏收装模作样,手里捧着木盒子,眼神贪婪,莫不是骗得了陛下什么赏赐?」
刘桃子许久无言。
祖斑也不再提,只是笑着说道:「陛下,我策成矣。」
「此通商之策,如今便已见成效,河南宝地,往后的恢复速度也会更快,想来,距离我们平定伪周的时日,也就不远了。」
尽管当下大家所夸赞的都是魏收,但是祖斑却坚定的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
随着通商开始,往后的进度只会越来越快。
祖斑现在已经开始研究大一统的对手了。
刘桃子却很沉稳,「不必着急,先安定国内之事,再说其他。」
祖斑也就暂时放下别的心思,再次拿出了自己的几个奏表。
整个汉国的战略和国策,基本上都是老祖一个人出谋划策,随看他几次战略策略的巨大成功,国内的大臣们也愈发的不能与他抗衡了,就是高和路去病,在这种大方向上都不能跟祖斑相提并论了。
他此刻又掏出了几个构想,主要就是解决过去政务的弊端。
当初汉国为了普及民间的农具而进行专卖,考虑到陈国人进来,他主张取缔部分的铁器专门。
祖斑无论是在战马还是在铁器上,都觉得可以不对陈人吝啬。
陈人要买,卖给他们就好了。
现在三国拼的都是发育速度,谁先整合完国内的破烂事,谁就先得头筹,汉国唯一的缺陷是南部的问题,只要能换取大量的粮食,其余物资,解决南国的困境,少量的马匹和铁器不算什么,甚至都无法对当下的局势产生什么影响,南人有了战马和铁便能横扫北方吗?
你陈还是先管管那些疯狂兼并土地的垃圾吧,这些人都管不住,还他妈的想养战马?
这边开设马场,那边就被这些特权给拿来驾车了。
三国之中,陈国看似太平民富,实际上烂事最多,土地兼并最为尖锐,
其余矛盾层出不穷,他们自己制定的科举法,现在自己都用不起了,而陈项还跟宇文邕刘桃子不同,他没有革新的能力,摩下也没有能支持他完成革新的大臣,刘桃子这里人才济济,宇文邕更是不必多说,他陈魔下有谁?要靠袁宪毛喜之流来进行革新吗??
魏收对陈项说的还真不是假话,祖挺是真的一点都看不起南人。
他觉得天下之争就在周与汉之间,陈人就是个战利品,等着赢的那一方过来收割就可以了。
祖斑此刻满脸的得意,他抚摸着胡须,狡诈的说道:「那宇文邕自以为得了便宜,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们已经找补了回来!」
「此刻陈汉结盟,互通有无,宇文邕只怕是再也睡不着了!」
就在此时,忽又有武士快步走进来,将一份急奏递给了刘桃子。
H
三店的看差那急奏刘桃子看了片刻,眼里有些困惑而后,他将这篇奏表递给了祖斑。
这份急奏来自营州,是袁刺史所发的,内容格外的简单。
袁刺史称奚,契丹,高句丽等派遣使者到达营州,希望能归附称臣。
这些年里,刘桃子在北面就只跟突厥可汗作战,双方打了许多年,你来我往,突厥可汗也是相当的有毅力,每年秋后都会来打一波,好像把这当成自家练兵活动了。
而对东北方向的奚,契丹,高句丽等部,刘汉倒是没有什么往来,双方算不上有仇,也说不上有交情。
刘桃子看向了祖斑。
「祖公,这是什么缘由?」
「这都是因为臣啊。」
「哦?祖公在邺,这千里之外的事情,如何能与你有关联呢?」
祖斑放下了奏表,脸色再次变得得意,「通商。」
「高句丽我不知道,但是奚人和契丹,过去都是通过与营州等地的贸易来求活的,各地虽然都有回暖,但是营州之外,依旧是常年的冰天雪地,这些人过的很穷苦,虽然知道如何耕作,但是能种粮食的地方不多,产量也是如此,但是,他们有矿。」
「尤其是契丹人,他们的境内,铁矿极多,他们甚至还会冶炼,做出来的东西也还凑合。」
「过去他们契丹八部,常常侵略高句丽,又欺辱奚人,势力颇大,后来高洋上位,领兵攻打,契丹八部被他打没了两个,斩获十万余众,契丹被迫迁徙..:」
「这些时日里,他们跟奚人亨靠着跟边塞州郡的贸易才能维持生计。」
「我的通商马策,让边塞各州有了新的贸易对象,商贾们都跑去跟南人做生意,连官府都费如此。」
「而突厥人又一直想得到他们的铁,常常派人袭击,雪上加霜。」
「固然他们方才遣使中原,想求个活路罢了。」
「他们有多少人?」
「怎么,陛下有意在边塞开疆扩土,彰显武功?」
「我非高洋。」
ps:出去买了点东西,老规矩,明天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