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二十里红妆 (第1/2页)
纳采礼和纳征礼之后,便是送嫁礼。
别人家里收嫁妆,都是亲朋满座,兄弟姐妹人人到场。
到了胤禑这里,就不同了。
因为,胤禑的姐姐们,大多抚了蒙,没在京城里。
女方送嫁妆的这天,胤禑的兄弟和嫂子们,都来凑热闹。
可是,姐姐和姐夫只来了一对,即和硕悫靖公主及和硕额驸孙承运。
大清的公主,有无圣宠,和硕悫靖公主就是标杆。
除了她留在京城之外,再就是和硕温宪公主了。
只可惜,几年前,温宪公主陪皇太后去热河的路上,中暑薨了。
实话说,大清的公主,远没有皇子值钱。
和硕悫靖公主的年俸,仅为300两银子。额驸孙承运的年俸,也少得可怜,只有250两。
而胤禑晋为贝勒之后,除了年俸2500两银子及2500斛禄米之外,还有两万亩上等水浇地的皇庄。
大清皇室的重男轻女,简直是明晃晃的歧视。其中的差距大得离谱,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女方送嫁的次日,就是大婚的正日子。
胤禑还是老规矩,老十六坐镇大门口,负责迎客。老十八带着他的护卫们,坐镇搁嫁妆的院子,免得有人偷拿了东西,闹出大丑闻。
上次,老五大婚的时候,竟然有人在欣赏嫁妆的时候,偷拿了几锭金元宝。
虽然没抓到贼,可是,嫁妆入库的时候,和礼单子对不上号,却是不争的事实。
老五生性宽厚,他即使吃了大亏,也笑眯眯的啥也没说。可是,五福晋的娘家人,都是没啥文化的低等级旗人,喜欢传闲话,一来二去的,就把消息传了出去。
正值东宫风雨飘摇之际,为了储君的气势不堕,太子妃的娘家弟弟们,真豁出去了,咬紧牙关的准备了188抬的二十里红妆。
太子妃赏的金如意,作为撑门面的第一抬嫁妆,已经进了贝勒府的大门。最后一抬嫁妆,还搁在石家,没有挪窝。
随着嫁妆一抬又一抬的进门,整个贝勒府的东院,被挤得满满当当。
老十八有些急眼了,生怕胤禑的好东西,被人顺走了,厉声吩咐身边的侍卫、太监和宫女们:“都给爷盯紧了,千万别让贼人偷拿了去。”
过了二个时辰,等最后一抬嫁妆进门的时候,好家伙,贝勒府的东侧院这边,也都堆满了,连个下脚的地方都不剩。
这时,胤禑的大嫂张佳氏,也许是嫉妒,也许是想帮丈夫出气,故意酸溜溜的说:“毕竟是太子妃娘娘的亲妹妹出嫁,这是把老家底子都搬空了吧?”
在大清的上流社会,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即便说坏话,也都拐着弯子,抹个角的逼你开动脑筋思考一番。
帮胤禑镇着女眷场子的四福晋,轻声一笑,说:“大嫂嫁给大哥的时候,我也亲眼见识过了,比十五弟妹的送嫁场面,可风光多了呀。”
听了四福晋这话,旁边知道内情的福晋们,不约而同的相视一笑。
耻笑之意彼此都懂,只是,故意不说出口罢了。
张佳氏,其实是老大的继福晋,其阿玛不过是个二品的绿营总兵罢了。
不客气的说,张佳氏的家世出身,赶不上明天过门的十五福晋的一根寒毛。
十五福晋的阿玛石文炳,是世袭三等伯,死前曾任福州将军。她亲姐姐是太子妃,她玛法石华善,不仅是和硕额驸,还曾任征南将军。
区区一个总兵官的女儿,也敢在大清顶流权贵堆里挑事儿,真是不长眼啊!
张佳氏被四福晋不动声色的击退了,一时间,也没人再敢挑事儿了。
毕竟,今日之胤禑,已经是所有皇子里边的第一实权阿哥。
你今天没管住嘴巴,肆无忌惮的喷毒液,回头,有大事卡到胤禑的手心之时,千万别喊冤!
大清朝的事,不怕你现在闹得欢,就怕秋后要算帐!
正院的西花厅里,好家伙,以庄亲王为首,坐满了皇亲国戚。
男人的江湖,不讲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就讲实力。
不说别的了,单说,胤禑如今是内务府的太上皇,就足以吓得退绝大部分的不怀好意者。
当然了,一直怀恨在心的老大,除外。
“我说,十五弟啊,你这里的茶叶有些不对吧?”老大不说话则罢,一张嘴就暴露了没文化的底色。
即使,老三对胤禑亦是恨之入骨,也不屑于替老大帮腔。
“大哥,这茶叶可是汗阿玛赏的贡茶,泡茶的水也是玉泉山运来的御用之水,有何不妥之处?”
胤禑即将做新郎,不方便打客人的脸。但是,老四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老大闹场子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