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台风眼 (第1/2页)
康熙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索性把老四也叫来了乾清宫。
老四板着脸,说:“没银子!”
不管康熙怎么说,老四就是咬住了没银子这三个字,死不撒口。
“你看看,不是朕不肯发节赏,是国库里,实在是没银子。”
胤禑一听就懂,康熙这是让他去说服镶白旗的人,朝廷真没银子发。
“回汗阿玛,臣儿明白。”
类似的一把手和财政局长,联手唱双簧的名场面,胤禑不仅见过N次,他自己就曾经充当过不止一次主角。
实际上,老四曾经说过,国库存银尚有4000万两。但是,这些银子,一两都不能动。
万一准噶尔人大举来袭,或是黄河、淮河又发大水了,没银子的话,朝廷拿什么应对?
再说了,仅仅是欠发而已,迟早会补发的!
所以说,康熙对于真正的大事,绝对拎得清。
大清朝,对于吃不饱饭的流民,从来都是戒慎恐惧之极!
眼看着皇太后的圣寿节将至,可是,在宁寿宫前已经搭好的寿塔,突然走了水。
当时,烧得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好多人都看见了。
康熙的鼻子都快气歪了,把胤禑、赫奕和凌普,一起找过去,劈头盖脸的破口大骂。
寿塔是赫奕亲自督办的,他挨骂,天经地义。
胤禑和凌普,纯属陪着一起倒霉!
垂首被骂的时候,胤禑心想,三个总管互不统属,这制度真的是妙啊!
不过,胤禑一直怀疑,这寿塔的突然走水,会不会是凌普暗中使的坏呢?
毕竟,凌普和赫奕,严重不和!
这事用排除法,其实就可以理顺其中的逻辑了。
太子真想拉拢胤禑,凌普应该没胆子陷害胤禑。
赫奕自己管的项目,不可能自己放一把火,把太后的寿塔烧了。
忽然,胤禑心头猛的一惊,若是有人想把祸水引到他的身上,那就说得通了!
问题是,众目睽睽之下,谁有这个能量,干出暗中纵火的大事呢?
乍一看,即使胤禑被赶出了内务府,哪个皇子都不敢说,他自己一定可以接管内务府。
但是,胤禑若是因此被赶回尚书房读书,老十四肯定会第一个站出来,狠狠的挖苦他。
想到这里,胤禑把眼一闭,心底里一片冰凉!
唉,养母德妃执掌宫权多年,她真有能力指使人,神不知鬼不觉的纵火。
“十五阿哥,你怎么不说话?”康熙骂累了,猛灌了一口凉茶,忽然把矛头对准了胤禑。
“回汗阿玛,千错万错,都是臣儿的错。为今之计,不仅仅是查出走水的原因,更应以皇太后的圣寿节的喜庆祥和为重。臣儿自请卸除所有差使,回府闭门读书思过!”
胤禑又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小赤佬,既然德妃想暗中整他,他索性撂下挑子不干了!
不过,胤禑的以退为进,并没有打算回尚书房读书,而是回贝勒府思过。
“出了这么大的事,没人担责是不可能的。”康熙冷冷的说,“赫奕,著革职留任,罚俸三年。凌普,著降三级留用。胤禑,著革去管理内务府及兵部的差事。”
胤禑一听兵部二字,几乎在一瞬间,啥都明白了。
“臣儿领旨谢恩!”胤禑毫不迟疑的接受了惩罚措施,没有丝毫替自己辩护的想法。
不过,胤禑的三大差事之中,康熙好歹给他留了点体面,管理镶白旗三旗事并未被革。
告退的时候,在众目睽睽之下,胤禑依旧挺直了腰杆,昂首走出了乾清宫。
果然不出所料,过了没几天,宫里传出旨意。
“上谕,著皇十四子胤禵,管理兵部……”
“……著皇八子、贝勒胤禩,管理内务府……”
老十四以前无爵无差事,一夜之间,成了兵部的太上皇,自然是春风得意之极。
老八两次监国的表现,令康熙十分满意,把他调离广善库,改为管理内务府,肯定算是酬功。
一时间,八爷党的声威大振,此前一直暗中观望的满洲勋贵们,有不少人以为看准了康熙的心思,纷纷主动向老八靠拢。
宁寿宫走水事件中,受伤最重的,除了胤禑,就是凌普。
老四来看望胤禑的时候,拍着桌子说:“汗阿玛肯定是受了奸人的蒙蔽!”
明眼人都知道,胤禑掌握的权势越大,对老四越有利。
现在,胤禑的三大差事,丢了两个,老四的损失也大得很!
胤禑倒是一点也不生气,稳如泰山的说:“四哥,我还年轻,骤然身居高位,若不知所进退,难免会起骄狂之气!”
他能说什么呢?
哦,老四,实话告诉你,其实是你亲妈指使人,暗中搞我的破坏?
这话能说么?
另外,康熙对太子越来越不能忍了,已经快到废储的爆炸边缘。
这个节骨眼上,康熙削弱胤禑的权势,不过是帝王心术的未雨绸缪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