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迷雾小说 > 大乘妙法莲华经 > 第83集《妙法莲华经》

第83集《妙法莲华经》

第83集《妙法莲华经》 (第2/2页)

但是,迦留陀夷出家以后,仰仗他是贵族,他就怎么样?就是勾朋结党,屡犯过失,变成结聚很多的群党,就六群比丘了,犯了很多过失,佛陀就一一地制戒。他一直到七十岁的时候,在舍利弗的劝化之下才证得阿罗汉果。这个人的功德是什么呢?劝化第一。就是说,他出家以后,他虽然是六群比丘,但是他劝化夫妇两个同时证得初果(一个不算,就是先生证果但太太没有证果,这不算),两个同时证果的有一千家。
  
  当然,我们看这个情况,他能够证得阿罗汉果,那肯定是示现的。我们知道示现有顺相示现,比方说优波离,他就是示现一种清净相;有逆相的,就杂染相,就前面佛陀说的,“示众有三毒,又现邪见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
  
  就是说,声闻戒跟菩萨戒不一样。诸位!菩萨戒是不需要因缘。因为菩萨戒是成佛之道,它超越因缘,所以佛陀成佛以后顿制菩萨戒,它不需要经过有人犯错。但是声闻戒是事相戒。每一个时段,每一尊佛出世的时候,都有当时的时节因缘,所以声闻戒它是一个事相戒,必须有人犯戒以后,佛陀才能够随犯随制。如果弟子们都很守规矩,那这个佛陀制戒就太简略了,就不完整,所以就必须有人示现犯戒。那么示现犯戒以后,佛陀一一地制戒,使令整个戒法就完整了,让后世的弟子们有所遵循。迦留陀夷就是扮演这个角色,就示现犯戒。
  
  这个是佛陀在授千二百人记之前,先授五百弟子。
  
  癸二、重颂分二:子一、颂记憍陈如及五百;子二、颂总授一切声闻记
  
  子一、颂记憍陈如及五百
  
  就把前面的憍陈如的授记跟五百弟子的授记做一个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憍陈如比丘当见无量佛
  
  过阿僧祇劫乃成等正觉
  
  常放大光明具足诸神通
  
  名闻遍十方一切之所敬
  
  常说无上道故号为普明
  
  这个地方是讲到憍陈如的得记。憍陈如得记当中有三段。先看第一个,他的佛名是怎么来的。说憍陈如比丘在未来世当中,要亲近十方诸佛,也要广度无量众生,历经了阿僧祇劫的时间,才能够成就正等正觉,成就应身佛。
  
  他应身佛有什么特色呢?三个特色:第一个,“常放大光明,具足诸神通”。这个身相放光跟禅定神通有关系的。第二个,“名闻遍十方,一切之所敬”。因为他因地的时候示现声闻相,助佛转法轮,所以他成佛的时候,名声普闻,受到大家的恭敬。第三个,“常说无上道,故号为普明”。常演说大乘法。所以这尊佛具足三种光明,包括外相的光明,包括内在的光明。
  
  这个讲到佛名的由来。
  
  这以下看他的眷属。
  
  其国土清净菩萨皆勇猛
  
  咸升妙楼阁游诸十方国
  
  以无上供具奉献于诸佛
  
  作是供养已心怀大欢喜
  
  须臾还本国有如是神力
  
  眷属是跟国土是放在一起,国土是清净的。这个大地只要是清净,这个地方只要没有污泥,是琉璃地,那这个国土基本上就是净土了,不可能是秽土。这个大地是个指标。
  
  “菩萨皆勇猛”,这正式说明他的眷属。菩萨都勇猛修学禅定智慧。那么他住的地方呢?“咸升妙楼阁。”一般的净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就不解释了,因为它是不思议境,一般我们会介绍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就是人跟天,它没有三恶道,那么人就住在地上的楼阁,天就住在空中的楼阁。
  
  那么菩萨“游诸十方国”,这个菩萨有神足通,以殊胜的供养的资具来供养十方诸佛。供养以后“心怀大欢喜”,而且还能够“须臾还本国”,有如是的神通力。这个地方特别强调菩萨的神通力。
  
  我们看最后的寿命。
  
  佛寿六万劫正法住倍寿
  
  像法复倍是法灭天人忧
  
  看他的佛寿跟法运。普明佛这一期应化身的寿命有多久呢?六万劫。这时间算很长。当然,你如果是方便有余土的声闻人阿罗汉,或者实报庄严土的,你亲近十方诸佛,这个寿命对你来说不算个事。因为,这个国土结束了,他随时可以随念往生到其他国土。但是对我们凡夫来说这个寿命就很重要。因为凡夫,从生死业力的凡夫要到一个净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寿命拉长一点。
  
  正法住世“倍寿”,就是十二万劫。像法也是,“像法复倍是”,像法又更倍寿,倍像法,是二十四万劫。“法灭天人忧”,等到像法过去到末法,末法结束以后,那这个世间就进入黑暗时代了,人天众减少,三恶道增长,这一尊佛的应化的全部法运就结束了。所以这个普明佛结束以后,他要去重新发愿,去创造另一个应身佛。
  
  这段是讲到憍陈如的授记的情况。
  
  再看五百弟子的得记。
  
  其五百比丘次第当作佛
  
  同号曰普明转次而授记
  
  我灭度之后某甲当作佛
  
  其所化世间亦如我今日
  
  国土之严净及诸神通力
  
  菩萨声闻众正法及像法
  
  寿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说
  
  前面讲到憍陈如尊者的授记,这以下讲到五百弟子的授记。佛陀说,五百弟子在未来世当中也是“当作佛”。那么他们的佛号呢?也是跟憍陈如尊者一样,都叫普明。而且,这五百弟子更微妙的地方,叫做转次而授记,就是前前给后后授记。怎么个授记法呢?佛陀说,比方说,我灭度之后,“某甲当作佛”,那么“其所化世间,亦如我今日”,跟我的情况完全一样,包括佛名、国土、眷属都一样。国土的庄严,还有佛菩萨的神通力等等,乃至于正法、像法、寿命,这个法运寿命完全一样。这个地方也不可思议。包括五百弟子,包括千二百弟子,未来成佛以后,同一个国名,同一个眷属,乃至于同一个寿命。
  
  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声闻弟子的修学是比较单纯的,他们发了愿;因为你一个国土是同愿同行,所以这个五百弟子,包括后面的千二百弟子,所发的愿都一致。
  
  我们看菩萨成就初地以后的方便道,有两种迹象可循:
  
  第一种就是,他后面的方便道有固定的模式。你看富楼那尊者,他九十亿诸佛,他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现声闻相说法。罗睺罗尊者,在后面的,罗睺罗尊者成就初地以后,他要成就佛道,他也只做一件事,他发愿,他经常做三世诸佛的长子。你只要有佛出世,我就做你的长子。他这生生世世就做这一件事情。
  
  但是,你看释迦牟尼佛《本生经》,他就比较多元化。释迦牟尼佛有时候做国王,做狮王,他做大富长者,他做兔王,做鹿王,做蛇王,各种相状都现。
  
  那当然,这就是每一个人的因地发的愿不一样了。就是有些人他发的愿很单纯,他今生发这个愿,来世也发这个愿,他就遵循固定的模式在创造他的应身佛。有些人的模式是多元化的。反正应身佛就是,你发什么愿,你修什么行,未来就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相貌。
  
  子二、颂总授一切声闻记
  
  迦叶汝已知五百自在者
  
  余诸声闻众亦当复如是
  
  其不在此会汝当为宣说
  
  前面授完了五百弟子以后,佛陀就要为五百弟子以外的人授记。说“迦叶汝已知”,在座的五百弟子成就大阿罗汉的心自在者,乃至“余诸声闻众”,一千两百个弟子扣掉前面五百弟子,就剩下的七百个常随众,这些人有些在,有些是不在场。那么佛陀说,如果是不在场的,你代我来跟他们宣说,他们未来的成佛“亦当复如是”,就是也是一样,法号叫普明,国土、眷属、法运、寿命完全一样。
  
  蕅益大师说,声闻人跟菩萨是不一样。虽然三乘共坐解脱床,三乘人进入涅槃的时候,成就我空,了分段生死的时候,真理是一样的,他们的判教完全一样,因为判教是根据无为法。但是他的权法,方便法门不一样。菩萨重智慧,菩萨一般会广学多闻,成就辩才。声闻人他不广学,他修禅定,他事修强。所以你看他未来成佛的时候,一般声闻人的国土里面会有很多的神通禅定的现象出现,这跟他因地的愿望有关系。
  
  但是你看释迦牟尼佛就不一样。释迦牟尼佛,你看佛陀的戒律里面,佛陀是严格不准许弟子们随便显神通的。除了有一个人例外,就是目犍连尊者,因为他比较知道分寸。就是你没有利他的因缘,你显神通,佛陀是要诃责的。乃至于你是阿罗汉,也是要诃责的。但是你看有的国土,他是开放你,你可以显神通,游诸十方国,供养诸佛,然后放大光明等等,这个就是不太一样了。就是每一个国土的因地,发的愿不同,他招感的眷属不同,他们所好乐的法门也有所不同。当然方便道就是成熟众生,庄严净土。就是每一个人,反正你摄受你有缘的众生,他摄受他有缘的众生,十方诸佛就是各人摄受各人的因缘。
  
  壬三、欢喜领解分二:癸一、长行;癸二、重颂
  
  前面佛陀为千二百弟子授记以后,那么在座的五百弟子(这个地方特别指的是五百弟子,因为五百弟子全部都在座)就表示欢喜跟领解。这以下有长行跟重颂。
  
  癸一、长行分二:子一、经家叙喜;子二、自陈领解
  
  长行当中先看子一的“经家叙喜”。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授记已,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
  
  佛陀为千二百弟子授完记以后,五百弟子出来表态了,表达他的心情。他什么心情呢?他两个心情:第一个叫做“欢喜踊跃”,第二个是“悔过自责”。
  
  先看他第一个心情。他听完以后,欢喜踊跃站起来。站起来以后呢,向佛陀顶礼,悔过自责。所以既欢喜又悔过。那么阿罗汉是三明六通八解脱的一个大功德的境界,他为什么是悔过自责呢?我们看后面就容易说明。
  
  子二、自陈领解分二:丑一、法说;丑二、喻说
  
  丑一、法说
  
  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
  
  阿罗汉的悔过,这以下他自己会说。他说,“我等常作是念”,这个常是指什么时候开始?就是证得阿罗汉开始才有这个念想。就是我证得阿罗汉果以后,我经常会生起一个想法。什么想法呢?“自谓已得究竟灭度。”我整个修行已经功德圆满,这是阿罗汉普遍的想法。阿罗汉总是认为,佛陀跟我是完全一样的,佛陀只是叫大阿罗汉,所以佛陀往生以后也是进入偏空涅槃。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到法华会上,“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我现在才知道我证的空性的涅槃,相对佛陀的这种中道实相,这种即空即假即中来说,那就好像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一样。“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就是说,学佛本来是要成就中道的一心真如的智慧的,我们却以小智慧,以我空智慧为满足。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用四个字来说明阿罗汉的过失,叫做“封小失大”。蕅益大师讲这四个字,妙就是妙在这个“封”字,这个封就是封闭。诸位!我们学了《法华经》以后,千万不要看不起小乘法,那你就有谤法的过失了。佛陀讲得很清楚,涅槃寂静是没有错的。这是因为你这个成佛之道太远,你从凡夫到般若道要走一大阿僧祇劫,这当中很多生死的障碍,所以佛陀安立了这个权法的空性的寂静,是对的。
  
  错在哪里呢?阿罗汉进入涅槃以后,把自己给关闭起来,他执著这个涅槃是真实的,把自己给封闭起来。所以你看佛陀讲化城,这个微妙的地方在第一个字,就是这个“化”是什么?如梦如幻。我们很多人一看到涅槃寂静就害怕,其实诸位你别忘了,菩萨也要了生死,没有一个菩萨不了生死。你不了生死,你怎么成佛呢?你了生死,这个空性的涅槃是你一定要经过的,没有人能够绕过涅槃直接成佛的,世界上没有这种人。因为只有一佛乘,只有一条路而已。
  
  那菩萨是怎么经过涅槃的?关键在这里了。有两种菩萨,别教菩萨是过而不入,他经过涅槃的时候他没有进去。这个是别教菩萨,因为他还是有法执,大悲也重。圆教菩萨叫做什么?把涅槃当作如梦如幻的假相。这个是高明!
  
  就是诸位!涅槃这个法没有错,但是你执著它以后,是你的执著的心错了,它的法是没有错的。佛陀施设的法是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权法是帮助实法,怎么会错呢?所以蕅益大师说,错就错在“封小失大”。二乘人进入涅槃以后得少为足,自己把门关起来了,他不再出来。这个问题是他自己搞错了,不是涅槃寂静搞错了。这个地方我们要分清楚,就是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谓之妙法。这个地方是,声闻人他就说是自己把它当作究竟涅槃了,这个错了。
  
  丑二、喻说分二:寅一、立喻;寅二、合法
  
  我们看丑二的“喻说”。前面是法说。
  
  五百弟子把自己的觉悟也等同譬喻说,讲出一个譬喻。
  
  寅一、立喻分二:卯一、醉酒不觉喻;卯二、亲友觉悟喻
  
  这譬喻当中先讲“立喻”。立喻当中分两段,先看第一个譬喻,醉酒不觉喻。
  
  卯一、醉酒不觉喻
  
  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
  
  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