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迷雾小说 > 天飞传3 > 84沛县之战

84沛县之战

84沛县之战 (第1/2页)

话说夹河之战以后,平燕布政司尚书暴昭和谋士铁弦设计铜雀双锁阵迎接燕王朱棣,调吴杰、平安镇守真定,调盛庸、李黄彦镇守德州,朱棣被盛庸、平安军封锁在冀南,由于远离城池北平,朱棣手中的军马粮草吃紧,与南军打仗显得十分困难。
  
  南军德州的营地,日色已近黄昏,训练场上戎马倥偬,战士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排兵布阵为荡平燕寇作准备,营帐内平燕将军盛庸和他的副手参将李黄彦正在商议军事。
  
  盛庸作为军队的主心骨,率先分析了燕军的局势:“李副将,依据盛某看来,燕王朱棣手下的精兵强将颇多,余认为张玉、谭渊可算拔得头筹,可惜张玉在东昌之战中战死,谭渊又在夹河之战中新丧,燕王朱棣手下的其余将领,我认为值得忌惮的,恐怕只有左青龙朱能、右白虎李彬了。”
  
  李黄彦对盛庸的分析点头称是,赞许地说道:“盛将军所言极是,燕军中的朱能和李彬的确比较抗打,可依属下之见,燕军中前朱雀徐忠、后玄武房宽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盛庸听完李黄彦的话,肯定地说道:“李副将补充的甚是,徐忠、房宽作为燕军中的前军和后军首领,他俩的军事才能自然也是出类拔萃的。两军对垒,先斩敌将,所以朱能、李彬、徐忠、房宽这四个人将是我们的重点打击对象。”
  
  李黄彦听完盛庸的话,问道:“盛将军,我们刚才分析了燕军的将领分布情况,那么接下来不知道您对南军和燕军的对局有什么看法呢?”
  
  盛庸听完李黄彦的问题,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说到:“夹河之战天公不作美,本来两军势均力敌,想不到突然刮起东北风让我军战事急转直下,士兵伤亡惨重,只得退守德州。如今我军在夹河之战中新败,士气沮丧,我们必须尽快打出一个胜仗来提升士气。”
  
  李黄彦听盛庸说要尽快打出一个胜仗,于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带兵打仗讲究出奇制胜,讲究以己之强攻敌之弱。分析我军和燕军的兵力分布特点,盛将军和我驻扎在德州,吴杰、平安将军驻扎在真定,燕军的兵力主要分布在邯郸一带,而燕军的粮草正要从北平源源不断地向邯郸发出。盛将军,不知道你对这种兵力分布有什么看法?”
  
  盛庸拿起地图看了一会儿,然后说道:“燕军的粮草从北平发出,运往邯郸,而我们南军的驻扎地德州和真定正好在这条运粮线的两侧,如果我们发兵去扼燕饷道,必定能出奇制胜,使燕军的北平和邯郸首尾不能相接。”盛庸沉吟了一会儿,又说道:“只是我们该从哪个地方去攻击燕军的粮道好呢?”
  
  李黄彦见盛庸犹豫不决,便自告奋勇地说道:“盛将军,我认为位于北平和邯郸之间的衡水是进攻燕军粮道的好地方,并且末将愿意带兵前往衡水劫掠燕军粮道,重振我军声威!”
  
  盛庸见李黄彦说话的神态十分诚恳,便允诺了李黄彦带兵出征的要求,并立下军令状,要求李黄彦务必凯旋归来。农历五月二十一日,李黄彦带兵前往衡水劫掠燕兵粮道,想不到在衡水遭到了朱棣手下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四员大将的伏击,原来朱棣自知“三军未发,粮草先行”,粮草和粮道对一个军队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朱棣对从北平到邯郸的这段粮道格外重视,料到敌人可能从衡水攻击自己的粮道,便提前在衡水设下埋伏,想不到李黄彦果然中计。李黄彦本来是一员猛将,可惜在衡水遭到了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四人的团战,俗话说“好汉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李黄彦被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四人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那场面非常狼狈,真是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幸亏李黄彦的大长腿跑得很快,才侥幸从衡水逃回德州,保住了一条小命。吴杰、平安从真定向衡水发出的劫掠粮道的军队本来打算与李黄彦从德州带来的军队在衡水汇合,可是他们来的时候恰逢李黄彦战败而逃,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四人率领的燕军又气势如虹,吴杰、平安军无心恋战,匆忙撤军回真定去了。再说李黄彦逃回德州后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李黄彦带兵出征扼燕饷道不克,被盛庸依据军令状停职记过处分了。
  
  燕王朱棣听说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四人在衡水打赢了粮道保卫战,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幸亏朱棣提前预料到南军会偷袭衡水,截断燕军粮道,并提前在衡水设下埋伏,这才是燕军打赢粮道保卫战的关键。朱棣击溃了南军对衡水的偷袭以后,对北平到邯郸的这条粮道依旧感到非常重视,为了防止南军再次截断自己的粮道,朱棣打算和建文帝朱允炆谈判。
  
  朱棣于是召集诸将开会说道:“自从元宵节后我们从北平出师,我们不远千里南征至邯郸,算来已经将近半年了。虽然东昌之战我们损失大将张玉,夹河之战我们损失大将谭渊,但我们燕军是一支强大的队伍,面对强敌我们从未屈服。正是因为我方军队有顽强抵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我们才能在衡水打赢这次的粮道保卫战,但是据我判断,南军将领中盛庸多谋,平安善断,他们既然偷袭了我方粮道第一次不成功,必然会再偷袭第二次,为了永绝后患,我打算与我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谈判,不知再座的诸位将领中,有谁愿意担任谈判官出使南京?”
  
  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四位将领听完燕王朱棣的陈述之后,四人面面相觑,皆知此行凶险,恐怕难有将领愿意踊跃报名参加,虽说自古就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但作为外交官前往敌营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简直就是把自己的脑袋拴在裤腰带上,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朱棣的话说完以后,在座的诸将鸦雀无声,场面陷入一筹莫展的局面,突然指挥武胜打破沉默,站出来毛遂自荐。只见他朝朱棣抱拳一揖,然后说道:“末将武胜愿意担任使节进京谈判,保护我方粮道。”朱棣见武胜勇敢地站了出来,便允诺了他的提议,吩咐他择吉日起程出使南京,并勉励他速去速回。
  
  指挥武胜遵守燕王朱棣的命令,收拾行装后快马加鞭的赶往南京,朝圣建文帝朱允炆。繁话休絮,武胜一路舟车劳顿,终于在九日之内赶到了京师。建文帝朱允炆接见了武胜,只见武胜对朱允炆力陈利弊,说道:“尊敬的皇上陛下,您的族叔燕王朱棣是为了清君侧诛杀奸臣才起兵靖难的,如今燕军被困在冀南邯郸,危如累卵,南军将领盛庸、平安却不厌其烦地骚扰燕军从北平至邯郸的粮道,一旦粮道被截断,无异于釜底抽薪,燕军恐将弹尽粮绝,危在旦夕。陛下作为仁义之君,一定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吧!所以微臣请求陛下看在叔侄之情的情分上,发出一道圣旨,禁止真定的平安和德州的盛庸再侵扰粮道,求陛下放燕军一条生路吧!”
  
  朱允炆听完武胜的陈述,被武胜煽情的话语所感动,觉得自己确实应该放自己的四叔燕王朱棣一码,而不该将其赶尽杀绝,但朱允炆生性优柔寡断,军机大事自己一时作不了主,于是命人把自己的智囊齐泰和黄子澄邀请过来,商量应对之策。
  
  兵部尚书齐泰听完武胜讲述的前因后果后,对朱允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尊敬的皇上,您乃万乘之躯,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见解,千万不要被一些纸短情长的话语所蛊惑。燕王朱棣虽然是您的族叔,可是他发兵靖难如同谋反,微臣早已向皇上提出了削藩之策,如今燕王朱棣被困邯郸命悬一线,正是我们发动削藩的好时机。皇上,您不仅不应该禁止盛庸和平安侵扰燕军的粮道,反而应该鼓励南军尽快斩断燕军粮道,并争取早日取下燕王朱棣的首级。”
  
  翰林学士黄子澄听完齐泰的谏言,深表赞同地对朱允炆说道:“尊敬的皇上,微臣认为兵部尚书齐泰所言极是,指挥武胜前来游说皇上禁止南军侵扰燕军的粮道,实属大逆不道,助纣为虐,按律当斩。”
  
  建文帝朱允炆听完齐泰和黄子澄的意见,终于找到了主心骨,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武胜居然胆敢为自己的政敌燕王朱棣求情,真是狼子野心”。朱允炆想明白了这点,顿感恼羞成怒,下令将武胜关进诏狱,择日处斩。
  
  武胜被建文帝朱允炆关押入狱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燕王朱棣这里,朱棣于是找来诸将商讨应对之策。只见朱棣对众人说道:“指挥武胜出使南京谈判,已被建文帝朱允炆关进监狱,看来通过和谈手段保护我方粮道这个办法已经没法实现了,不知在座的诸位将领,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大将朱能率先站出来发言:“建文帝朱允炆竟敢把我方外交官武胜关进监狱,他简直太不把我们燕军放在眼里了。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我们必须采取强劲的打击报复手段,让朱允炆后悔关押武胜的决定。”
  
  朱棣赞同朱能的看法,但采用什么报复手段还值得商榷,朱棣于是再次问诸将道:“武胜前往南京和谈的方案既然已经失败,我们的粮道必然遭到盛庸和平安军的威胁,不知在座的诸将有什么办法能够保护我方粮道?”
  
  大将徐忠略微思考了一会儿,想出了一个计策,于是对朱棣说道:“主公,末将有一个看法,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分析南军的布局,盛庸军和平安军恰好驻扎在我方粮道的两侧,但反过来想,我方军队何尝不是驻扎在盛庸军和平安军到南京的这条敌方的粮道上。既然南军想通过斩断我方粮道,使我方弹尽粮绝,我军又何尝不能通过偷袭南军粮道,使南军土崩瓦解呢?”
  
  朱棣听完徐忠的观点,眼中一亮,问诸将道:“前军主将徐忠的看法很新颖,我们如果依葫芦画瓢地进攻南军粮道,便可以攻代守,化被动为主动,争取到有利的战机。只是我军目前处于危及存亡之秋,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四位主将一时调动不开,为了调兵遣将偷袭南军粮道,不知诸位心中有没有合适的将帅人选推荐出来?”
  
  大将李彬将燕军中的将领梳理了一遍,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于是站出来对朱棣说道:“主公,末将心中有一个人选,认为他能担当得起此次偷袭南军粮道的重任,此人便是我的下属李远。李远本为蔚州卫指挥佥事,靖难之役期间投靠了我方,分配到我的手下。我与此人共事期间,发现此人文韬武略,精通兵法,是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将领,可堪大用。”
  
  朱棣见李彬将李远夸奖得如此优秀,心中已有主意,于是对众人说道:“既然右军主将李彬精准推荐李远作为此次偷袭南军粮道的主帅,我们姑且给李远一次机会让他证明自己的才华。但此次南征事关重大,不可儿戏,主帅已定为李远,不知副帅诸位有什么看法?”
  
  大将房宽见朱能、李彬、徐忠都站出来献计献策,这次自己说什么也要抓住这个抢答机会,于是不假思索地站出来对朱棣说道:“主公,末将跟孟州苏门的薛平贵相熟,知道薛平贵武功高强,精通十八般武艺,恳请主公恩准薛平贵担任此次南征的副帅,并批准薛平贵手下的徐记、刘恨、薛辱、窦诗、王诵,陈纯、黄恒、曹湛、许昂、习炎这十员将领参与进此次南征的战斗之中。”
  
  朱棣听完房宽的叙述,疑惑地问道:“房宽,你既推选出了副帅薛平贵,我自然是乐意接受的。只是薛平贵现在人在孟州,而孟州又与中原相去甚远,不知道薛平贵与他手下的十员虎将能否准时到达战场?”
  
  房宽为了打消朱棣的疑虑,于是对朱棣说道:“主公,此事不需多虑。我现在马上写书信给薛平贵,让他即刻带着他手下的十员虎将快马加鞭地赶往徐州沛县与李远将军汇合,薛平贵等人必能准时抵达战场。”朱棣听完房宽的回答方才安心,一切依计行事。
  
  南军统帅盛庸驻扎在德州,平安驻扎在真定,但他们运输粮饷的通道皆在徐、沛之间。南军镇守徐州的将领叫袁宇,此人交友广阔,跟孟州罗门的燕啸天相熟。袁宇为人谨慎,担心自己率领的人手无法保全南军在沛县的粮仓,于是发出书信邀请孟州的燕啸天来帮自己守家,并嘱咐燕啸天来的时候带上他手下的第一谋士孙林登和第一打手何马州。
  
  李远被燕王朱棣授予南征主帅以后,他便带上轻兵六千,向徐州沛县出发。为了混淆视听,李远和他手下的士兵均穿戴上了南军的盔甲,他们假装是为南军运输战袍铠甲的,每人在背上插柳一枝,经过济宁、沙河一直到沛县,都没有被南军察觉到异常。李远率军抵达沛县的同时,南征副帅薛平贵也带领着他手下的十员虎将来到了沛县,薛平贵听说李远是通过乔装打扮才能在千里迢迢的路程中躲避南军的追捕,对李远的这项计谋深感佩服。
  
  袁宇被建文帝朱允炆授予为徐州守将以后,他每日惴惴不安,因为徐州作为南军北伐的粮仓,事关重大,袁宇担心自己能力有限,导致徐州粮仓摧枯拉朽,辜负了建文帝朱允炆对自己的重用和信任。为了保住徐州粮仓,袁宇找到自己的好友燕啸天来军帐内议事,燕啸天也把自己手下的两员得力干将孙林登与何马州带来参加了这次的军事会议。
  
  只见袁宇率先对众人说道:“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沛县是南军北伐的粮仓,建文帝授予我徐州守将之职,为了不负圣恩,我把众位召集起来,就是为了商讨出如何保住沛县粮仓。”
  
  燕啸天听完袁宇的话,朝孙林登看了一眼,对他说道:“孙林登,你自诩为我手下的第一谋士,这次沛县遇到了危险,不知道你能想出什么计谋呢?”
  
  孙林登朝袁宇和燕啸天看了一眼,摇了摇手中的羽毛扇,整了整头上穿戴的白色的纶巾,然后一本正经地说道:“众所周知,薛平贵与燕啸天向来水火不容,根据我的密探发来的情报,薛平贵带着他手下的十员虎将正马不停蹄地赶往徐州,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我猜测薛平贵千里迢迢地赶往徐州,必定会对沛县粮仓有所图谋。为了保住沛县粮仓,我想出了一条计谋,叫做养精蓄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