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平 (第1/2页)
当巡视完部分魏军占领区域的顾怀带着亲卫赶到析津,不,应该是北平城下时,城内的战火已经彻底熄灭了下来。
根据战后的统计,城内的三万辽军,从北城门弃城而逃最后被骑兵追上的竟有过万之多,剩下的两万在一夜厮杀后死伤过半,余者皆降,而打散了这幽燕之地辽国仅存的兵力后,战线继续往北推进的过程也终于可以得以进行,按照顾怀一开始的军令,这次推进起码要北到檀州、西至昌平、东临景州才会结束。
因为这三个地方,恰是环绕北平的各段长城上最关键的三个点,附近均有易守难攻的关隘,打下这几个地方,就意味着幽燕之地彻底处在了大魏的控制之下,这些收复的土地可以重新纳入大魏的国境。
光从地域上看,这次魏军收复的失地,已经堪比三分之一个北境,但实际上,收复这片土地的意义,远不是获得多少能耕种的土地、多少能住人的城池所能表述的。
策马而入北平城门的顾怀看向那些护卫着他的将士们,心想或许现在这些身上还带着血的人们不会知道,他们会在历史上留下怎样厚重的一笔。
多少年了?自从石敬瑭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建国之前的契丹,已经有多少年,这里没有立起汉人的旗帜?
已经很难描述这到底是多么无耻而又卑劣的行为,自从燕云十六州划入辽国境内,从此中原王朝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斗争中会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境地,中原向来以步卒为主,游牧民族以骑兵见长,割让十六州之后,中原步卒们就要在北境千里平原上直接面对骑兵的冲击。
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大魏的衰颓气就源自于此,为什么当初所有魏人都不看好与辽国的战争?为什么上到天子下到百姓都悲观地认为北境早晚会沦陷?为什么河北边境只能任由辽国跑马,缝缝补补却被辽国一朝南侵到了京城脚下?
因为大魏的步卒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抗辽国的侵略,如果没有这两年的战争,大魏迟早会在这个过程中崩溃。
而现在。
打下北平,战线重新推到长城,中原政权失去百余年的幽燕地区终于收复了,盛唐之后,经历长达数百年的战乱,中原王朝终于真正且完全地掌握了这片土地的统治,可以预想到的是,以后的这片土地上,农民安心耕作,商贾来回奔波,北境的政策蔓延过来,先进的生产力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从此以后,大魏真正有了国门!
这是不朽的历史功绩,而它是由顾怀和无数的将士一起完成的。
顾怀看向匆匆赶来迎接的李易,他突然想起了很久很久之前的一番对话,那还是在苏南的时候,他和李易一起站在被白莲教围困的城头,看向城外的军营。
“你最好想想该说点什么合适,毕竟以后是要上史书的,”顾怀笑道,“这一战打得实在很漂亮,没有损兵折将,所以也就不用怎么休整,短时间内你怕是没时间休息,还得继续带着兵往北打。”
李易站直拱手:“遵命!”
领完军令,他上前在随同将领艳羡的目光中,主动牵起了踏雪的缰绳,替自家王爷牵马,慢慢行走在北平战火后很是疮痍的街道上。
“悲哀的是,这两年看过太多辽人祸害过的城池,一开始还会感叹哀伤一下,可现在也习惯了,”顾怀说,“好在这座城池的底子还在,稍加修缮城墙,拓宽护城河,早晚会恢复成繁华富庶的模样。”
“是,末将已经命人寻找城中匠人留存的造作笔记,因为城中辽军内乱的原因,仓储得以保全,其中就有一间放置了维护城墙城门的工具,只要等到善后完毕,便能开始修缮了。”
“城中汉人有多少?”
李易迟疑了一下:“不多,辽军退守内城后,大肆杀戮...”
“辽人平民呢?”
“根据城中官府搜出的册子,应该有一万五千余户,接近九万人,如今已经集中到了南城严加看管。”
“真多啊,”顾怀叹道,“全部迁到其他地方,这座城池只会留给汉人。”
“是。”
顾怀又说道:“按道理来说,城中府库没有被波及,除了一部分留作他用,其他的应该用来大赏全军,但捷报才刚刚送往后方,短时间内封赏的旨意不会下来,所以要压一段时日,你要让将领看好手底下的兵,不要因为暂时没有赏赐,就无视军纪趁机劫掠。
等到你把长城以内打下来,那才是该在北平按军功赏赐的时候,我这次还有个想法,大魏的军职承袭自前朝,有些乱了,这仗打完,也许可以从北境开始,逐步改制,而且这北伐的第一战,也该给将士们授勋。”
李易自然知道自古以来打仗后封赏也是极重要的一环,一旦大意便会影响军心士气,所以立刻点了点头:“末将明白。”
“对了,你送来的军报上,说那位辽国南京道的节度使想要见我?为什么?”
“问不出来理由,所以末将也不清楚,”李易皱眉,“不过看他的模样...应该不止是败军之将想要出言不逊,似乎别有隐情?”
顾怀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那就带他过来吧。”
......
已经醉生梦死很多天的司徒鄢被两名魏军士卒押住肩膀,走上了北平的城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